3月21日是每年一度的“世界睡眠日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
睡眠日跟口腔有啥关系?
好问题!
请你环顾一下周围的小伙伴,
或者照照镜子:
夜磨牙、打呼噜、睡前懒得刷牙...
如果有这3种十分日常的睡前/睡眠习惯,
就要格外关注自己的牙齿咯!
图源:pixabay.com
# 夜磨牙
夜磨牙是磨牙症的一种,主要发生在夜间,是一种常见的睡眠中咀嚼肌不自主收缩现象。
人类睡眠周期氛围快速动眼器和非快速动眼期。在我们一夜的睡眠中,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交替出现,由一个动眼期到另一个动眼期成为一个睡眠周期。正常成年人每晚的睡眠一般经历4-6个周期。
夜磨牙主要集中在浅睡眠阶段,尤其是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的第二阶段。当患者在睡眠中受到一定的环境刺激,比如室温升高或振动刺激,就会诱发牙齿磨动或紧咬。在磨牙活动结束后,常出现睡眠变浅的现象。
夜磨牙症状轻则吵扰到室友,重则磨损牙齿,导致牙体、牙髓及牙周组织损伤,甚至影响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健康。
由于磨牙症这一大类的问题比较复杂,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治疗。针对轻度的磨牙症也可以到口腔科面诊,做一副磨牙垫来降低牙齿的磨损程度,或针对咬合功能紊乱等情况来进行咬合调整治疗等。
图源: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
# 打呼噜
打呼噜是睡眠过程中呼吸不畅的一个重要信号。有时很轻,有时很重,偶尔甚至响度太高会把自己惊醒,严重影响室友和邻居,引发不必要的冲突。
而打呼噜对于口腔的影响,主要在于患者常常会有口呼吸面容,也就是不同程度的小下颌畸形或上、下颌后缩畸形,视觉上看起来会有点呆呆的。另外还会衍生出长脸、下颌角增大、大舌头等关乎颜值和咬合关系的问题。
而由于打呼噜的时候嘴巴持续张开,唾液分泌减少,对口腔的浸润作用大幅降低,口腔自洁作用受限,也会影响口腔的内部环境。
图源:网络(侵删)
# 睡前懒得刷牙
该说不说,生活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做不到早晚刷牙的。早上刷牙是为了清除异味、保持白天的体面,到了晚上嘛...难免会犯个懒。
但其实晚上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还要重要!
刷牙的目的在于清除牙面和牙间隙的菌斑、软垢和食物残渣,减少口腔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,减少菌斑堆积,防止牙石形成。
图源:pixabay.com
除了味道,晚上不刷牙,食物残渣和细菌长时间附着在牙齿表面和口腔内部,也更最容易诱发龋齿、牙周病等口腔疾病。如果长期如此,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口腔软组织或牙齿内部,也会导致口腔感染,如牙龈炎、牙髓炎等,继而影响全身系统的健康。
如果不是特殊病因,通常情况下,刷牙结合漱口、舌清洁、使用牙线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等方法,可以有效清洁和保护我们的口腔环境,如果因为一个犯懒的念头而影响口腔甚至全身健康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图源:pixabay.com
以上三个日常生活习惯,
貌似只有睡前刷牙是可以在清醒状态下自我控制的。
那么趁着世界睡眠日,
为了自己的口腔和全身健康,
就从坚持每晚都认真、正确刷牙开始吧!
# 科普医生
资料来源:人民卫生出版社《𬌗学(第4版)》、《口腔颌面外科学(第8版)》、《口腔预防医学(第7版)》